• 2019年度创新服务奖申报案例展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旅客差异化安检
    CAPSE服务资讯  |   2020年05月27日 14:28:20

    随着第六届CAPSE航空服务奖的筹备,在创新服务奖案例征集期间CAPSE收到了多家民航单位递交的创新服务申报案例,为进一步宣传国内外民航实体的创新之举,CAPSE于近期在民航资源网及CAPSE官网等平台持续展示初选案例。


    创新服务产品名称:旅客差异化安检

    申报单位: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民航安检工作也向着“高安全+高效率”的方向转变。当前安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安检资源配置与运输发展形成反差,安全裕度得不到扩充;二是旅客安检模式单一,检查手段全国趋同,政策标准固化,安检自身效能得不到释放。上述问题直接导致安检通行效率下降,“安全与效率”之间的效能比正在降低,旅客的体验度不高。


    为有效落实民航“提升服务品质”的要求,深圳机场安全检查站以“打造全国标杆安检队伍”为全体安检人的共同愿景,抓住“互联网+”“智能+”“服务+”的新时代发展机遇,在深圳机场打造“智慧机场”“未来机场”的战略中通过安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流程,持续提升旅客服务品质。


    打破传统、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旅客差异化安全检查这种新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能改变当前“一刀切”式的安检模式;在确保安全裕度的前提下,创新和优化安检的通关模式,通过旅客安检对象差异化、安检技术手段差异化、安检流程差异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旅客进行精确“定位”和分流,有效提升安全裕度和旅客安检体验,并满足机场年吞吐量跃升的运行要求和旅客构成中占比较大的商务旅客的服务体验需求。


    科技驱动,提质增效


    该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安检候检区入口闸机实现旅客分类分流,进行差异化安检;大部分旅客可以避免因进行开包检查而造成的二次安检,缩短了旅客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安检效率;同时配合智能安检通道智能安检设备的应用,使旅客享受“刷脸过”“秒过”安检闸机、行李自动传送、人身检查定点定位等快速安检流程,不仅使安检放行效率提升了60%,同时也实现了全流程自助安检,进一步优化旅客的过检体验。


    这一模式不仅造福旅客,对于机场来说,也有利于完善机场安检资源配置;对于安全信用较好的常旅客,分流到智能安检通道接受安检,可以提升其乘机体验;对于没能被分流到智能安检通道的旅客而言,因为有人分流出去了,所以这边的队伍也就变短了,同样可以节省排队时间。


    根据2018年3月26日局方下发的 《关于开展民航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研究试点的通知》及《民航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研究试点方案》内容,深圳机场结合安检现状和实际情况,拟通过研究“受检对象差异化”与“安检效能”的关系,评估在不同因素下安检效能的不同表现,梳理并消除制约安检效能的症结,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2018年12月1日深圳机场正式试行差异化安检模式。


    深圳机场实施的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通过大数据云平台,采集出行旅客信息,评估建立信用良好人员库;通过旅客类别、安检设备、安检流程、安检措施的差异化提高空防安检质量、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此模式依托大数据分析,通过机场国内安检候检区闸机对旅客进行乘机资格认证,实现对旅客的分类分流。目前,在安检候检区共设有两道差异化安检闸机,第1道闸机位于国内安检通道的入口,主要目的是真伪判断、人像采集识别、人证合一比对、区域核验准入、系统提示分类分流(如请前往19、20号易安检通道等)、托运行李开包检查、无关人员的检查;同时,根据民航情报云平台数据对乘机旅客进行背景审查,实现“定位”,对威胁程度高的旅客(即选择性旅客)执行最严级别的安全检查,有的放矢地提升安全裕度。第2道闸机是针对于信用较高的常旅客,实现刷脸无感准入通行。


    此外,安全信用较高的常旅客,乘机前仅需在“易安检”平台上填写预约使用智能安检通道的时间段,便可完成预约,成功后,“易安检”平台会向旅客推送预约成功提示信息和安检通道分布图。旅客在到达安检现场后,仅需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进入“易安检”(即智能安检)通道,体验全流程自助安检服务。通过预约,旅客可以提前知晓智能安检通道所在位置,享受精确、便捷的个性化服务;机场安检也可根据旅客预约信息,掌握预约旅客在各时间段的流量分布,合理安排保障力量,提升效率。 


    疫情期间,智能防疫


    在2020年全国疫情爆发后,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2月份起,深圳机场就把智能安检通道作为普通通道面向所有乘机旅客开通。在现场,乘机旅客只需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就可以经由入口闸机进入智能安检通道,省去了人工验证环节,减少了直接接触。同时,智能安检通道采用自助取用盛物筐放置随身行李物品方式,人包对应系统将旅客身份信息与盛物筐绑定,从而有效避免行李错拿,配合行李自动传送装置,大大提高了旅客的通过效率。放好随身物品后,旅客经由毫米波人体检查仪进行人身检查,既提升了安检通道整体安全裕度,也实现了人身检查定点定位快速安检流程,进一步优化旅客过检体验。根据运行期间统计数据,智能安检通道高峰期旅客放行效率可达220人/小时,是传统安检通道的1.5倍;在疫情期间,智能安检通道更减少了旅客与工作人员的接触,为旅客提供高效化、智能化和安全化的乘机出行体验。


    差异化安检首先提升了旅客的过检体验度,旅客从进入安检区域开始到安检结束,通过自助验证和智能安检通道,每位旅客平均过检时间为 5 分 5 秒,较普通旅客安检过程缩短40%,旅客过检效率大大提升。正式试运行至今,超过150万余人次的乘机旅客体验了差异化的快捷安检服务,人像识别自助准入、托运行李开包检查提醒、“易安检”通道旅客刷脸“无感”通行等新体验屡获旅客点赞和好评,仅旅客反馈的差异化安检相关的表扬信就有百余封。


    2018年9月27日,全国民航安检工作会议在深圳机场召开,向全国机场推广差异化安检模式。此次会议上深圳机场就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试行情况向局方及全国机场安检领导进行了介绍并组织现场学习观摩,展现深圳安检敢于创新、精于专业的良好形象。此外,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柳芳、西南管理局领导、北京首都机场、呼和浩特机场等也相继前来交流考察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并亲身体验了差异化快捷安检服务。此外,经民航局介绍,深圳机场“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被列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民航安保科技信息化建设成果”名录。


    作为科技创新之城的城市窗口,深圳机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努力探索、不断前行。自2018年12月1日,深圳机场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率先在行业内正式运行,开创了差异化安全检查模式先河,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新华社、中国民航网、CCTV、深圳晚报、晶报、宝安日报等媒介都进行了正面积极的报道,对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引导旅客诚信安检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019年,在深圳机场积极响应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要求,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变革的背景下,深圳机场安检进一步巩固旅客差异化安检模式实行成果,持续深化新技术应用,解决安检通行效能低、安检模式单一的服务难题。


    接下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重大机遇下,深圳机场将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变革,持续完善差异化安检模式及过检流程,并把“智慧安检”项目作为“未来机场”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旅客自助验证模式、安检质量控制智能管理系统、安检员智能培训考核管理系统、安检业务法律法规标准数据库智能管理系统等数据平台项目的建设,持续缓解深圳机场客流高速增长带来的保障效率瓶颈问题,也为中国民航旅客诚信体系建设,以及“易安检”在全国机场的顺利推广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