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PSE民航服务峰会 航旅娱乐如何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
    民航资源网  |   2019年05月08日 23:22:21

    5月8日,由中国权威民航测评机构CAPSE举办的第五届CAPSE民航服务峰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以“创新服务 营销未来”为主题,围绕新形势下旅客满意度提升、差异化服务的精准营销、空地互联时代航空服务优化、智能科技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及从旅客需求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等话题,共同探讨新环境下的民航服务转变。

    在8日下午峰会的互动座谈环节,厦门航空传媒总经理吕玮、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CEO彭华军、松下航电中国区总监David Tan以及主持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綦琦就航旅娱乐如何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进行了热烈讨论。以下为互动座谈主要内容: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今天下午的第一次圆桌讨论《航旅娱乐如何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有请彭华军教授、吕玮总、David陈总上台。

    首先感谢三位参加圆桌讨论的嘉宾,刚刚涉及到内容、设备、政策研究、航空公司的方面,基本构成了机场WIFI的沉淀。刚刚三位都介绍了自己主要的部分,以您的身份视角来看产业链其它的几方。举个例子,比如说吕总分享一下机场WIFI对于硬件,或者内容、通讯商需要怎么跟我们配合,因为机场WIFI的生态产业不是一家的,我们要共同把这个产业做好。

    吕玮:刚刚彭教授也提到了,航空公司就是在两头中间,夹在技术和顾客的体验需求中间,包括现在航空公司有12家宽体机设了WIFI系统,使用也正常,但是目前来讲,卫星上网的技术是属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中,在成熟应用的方面是带宽有限的,刚才提到在飞机上没有办法体验WIFI,不瞒您说,我在飞机上自己也连过,我基本不知道是连上了还是没连上大概就是这样的状态。即使允许的情况下,可能带来通讯的费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年的通讯费可能够我们把设备拆下来、装上去再拆下来再装上去,就是这样的高昂费用,糟糕的体验,不稳定的技术环境,这些都制约着航空公司做尝试。

    我们作为监管部门,在政策当中有一些模糊的地带,能不能收费?有的合作伙伴跟我说,航空公司不能收,我可以收,这样就绕开了,这样可行吗?其实好像可行,又好像不可行,就是这样的状态。

    第二,对于硬件供应商,他们的设备是不是可以信号更好,更稳定,供应商也很难,高通量的KUO,不同的有很多,包括松下的同事说的话,可以在飞机上世界杯的直播,可以吗?但是那种体验并不能保证是非常好的。可能不是太礼貌,但是我说的是实实在在的感觉。包括刚才讲到的国外的航空公司有很多的办法,有很多的收益,而且数据也非常亮丽,作为国内的航空公司也非常羡慕,也希望把这个场景在国内推动。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中国的消费者和国外的消费者偏好,消费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对于场景的乐观性也没有那么强。所以种种的原因导致了,政府的政策一出来,大家都说我们是第一个。但是在旅客的角度来说,只听说有,不知道在哪里,或者偶尔连上了但没有体验到。当然有一些特殊的还是可以,但是跟乘客的数量对比,体验的强度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这是个人的理解。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听听陈总的意见,航空公司,或者内容供应商,应该如何促进产业发展,您是代表硬件,可能在链条的下游产业,您说说您的展望。

    David:其实松下,就是我说的,几年前还是一个硬件系统的供应商,刚才说到了,刚好我是在香港,所以我其实在国内跟国外的那些航司,我都有接触,比如说新航,阿联酋之类的,所以我说说不同的方案。为什么国外没有那么大的声音,那么大的差异。但是国内有一些东西还没有上,有一些是政策上的问题,有一些是改朝换代的问题。我讲解一下,在国内体验的,是KU换代算是第一代,基本上发射器是30兆,但是现在松下覆盖的来看,飞到过来,就像KAA一样,都是点播数,不再限制于之前第一代产生的问题,所以我刚才放的图也说明了,到第二季度,我们发射只在国内的超高通量,肯定体验不一样。所以希望下次我们谈这件事情的时候,到明年第一、第二季度就可以体验到,这个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对整个市场有什么影响,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说国内消费和习惯不一样,但是我本身觉得,你要旅客付钱,也要创造价值,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我先说明,国外有一个方式,就是我们运行收费,并不代表国内不能收费,是一个转型式收费,国外是用积分换取的,这也是一种价值。我说仅仅付费是不够安装这个系统的,但是我说创造价值呢?举个例子,在国内北京、上海飞得比较多,我那天延迟了四个小时,然后说可以上飞机了,来不及通知你的行程,会议要改时间,那怎么办呢?其实有一些价值,就算我能发微信,不看视频,我能做到很多东西,酒店已经订了,那样就作废了。所以创造价值,不是松下本身的工作,但是松下为了整个行业寻找创新的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圈。

    最近几个月前,有一个航司发布了一个消息,如果想改变行程,你在飞机上更改你的票,及时更改你的票,行程接下来的班机,这对于商务旅客更重要,我订了会议,司机的钱都订了,如果延时了,那整个行程都完了。这就是创造价值,如果可以及时安排,如果说我可以付钱,我可以付,因为我可以减少流失。

    所以国内有一些班机延误了,第一我能为旅客做什么,第二能做哪些有价值的创造收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重点我们在整个行业中,怎么创造价值。其实我们也有跟他们谈,我们怎么跟他们配合,怎么创造更多的服务,更多有价值链。我在北京发表的时候我就说了一句话,因为我常飞香港,我每次都很晚才到香港,可能是最晚一班机,如果你的飞机延误了,下了飞机大概11点多一点,没有车了,那就不方便了,我们也怕。所以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航司不可以在这方面提供服务呢?如果你是我的忠实旅客,我用积分兑换,给我安排滴滴打车。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叫我下飞机,但是航司是知道什么时候落地的,但是我没有在地面安排,如果航司这样帮你服务的话,是有价值的,可以增加对航司的黏性。如果这再连上我的APP,价值就更大了。好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总的分享,我发现了两个很重要的关键词。一个就是“客户细分”,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机上WIFI的整个产业,不能预设WIFI的需求是机上所有的旅客,因为目前我们不一定做得到。但是这个是我们可以配及给真正需求的人,甚至我们可以畅想用平板电脑,谁有急需的问题,可以以某种方式给他们。第二个就是“免费”,“习惯”。前几年,我感觉我接到媒体的询问,飞机餐好不好吃的问题,因为飞机餐是免费的,给鲍鱼,给鱼翅也不好吃?为什么?因为他希望更好,如果算钱了,价值就不一样了,标价化。即使我标价了,可能我用别的方式来呈现。

    刚才陈总提到了积分的问题,航空公司都有什么样的计划。我们知道积分制是航司的潜性负债,旅客对积分这个消费的敏感度并不高,以积分的消费作为辅助营收的突破口,或许是一种尝试,至少让我们已经投入很高成本的一项服务,让别人感觉这不是免费得来的。我们要将成本或者将服务价值化,就是产业很重要的维度。

    接下来有请彭总分享一下,硬件之外的这个产业,有什么期待?

    彭华军:我是航空之外的人士,不是行内的,但是从航空外的人士的一些角度分享,我在想WIFI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一些思考,WIFI可能是用来看内容,这有即时性的内容,也有非即时性可内容,刚才说是用微信,即时性的处理,这是相对比较少的,必须用有网络的连接,另外就是局域网。

    接上WIFI的话,5G有大量的投入,有一些航司都不敢投入,做什么应用,怎么收钱?大家朝一个方向来看,就是流量,WIFI就是流量,流量就是内容,什么样东西可以带来最大的流量?按内容收费,按流量收费,有没有可能?什么可以带来很大的流量,就是视频。所以为什么运营商对视频感兴趣。现在在海外,韩国是全球做5G最快的,所以他们对于视频内容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这个有没有可能跟机上的娱乐设备关联起来。如果娱乐设备的体验感升级了,大家对于看视频的需求就会增加。如果用手机看的话,体验会比较差,因为现在的手机如果没有WIFI的话,就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去看,如果无WIFI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接上娱乐设备。这里可以通过流量去收费,可能是最近上映的,已经获得版权的电影,能不能预先收留,其实有一定的收费。这个只是局外人的角度来看。

    这个时候看把内容,WIFI,娱乐设备能不能打通,这是我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其实也不是局外人,我也是一点一点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主持人:谢谢彭总的分享,我们跟嘉宾的探讨交流中,突然想到了一个模型,现在整个机上WIFI场景。我理解目前的状态是微笑曲线的,松下肯定赚钱,下游的内容供应商绝对赚钱,因为这个做好了可以给任何人看,只不过是场景和媒体的不同而已。

    这个产业什么时候可持续?由微笑曲线变成供应的“一”字,这才是一个产业的生态。为了参加今天这个环节,我个人在机上WIFI领域不是专业的人士,我特意问了这个方面的专家,王总,王总的观点,如果把机上WIFI看成一种基础设施的话,谁应该付费,谁应该提供,中国电信,移动,他们投入前期的,包括4G,未来的5G,谁投入?国家。

    机上WIFI的成本增加,是不是可以纳入到民航的智慧化,或者其它的节点范畴,给旅客整体的体验,那么出钱方知道这个成本不应该直接由企业和参与方直接支付成本。可能有人说我投钱了,那我要考虑怎么变现。我建了高铁就要让高铁上市,有铁塔公司,未来要有一个空中WIFI公司。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再做的各位,整体呼吁,这个微笑曲线如何拉直,不仅仅是航司一方的事情,更需要站在微笑曲线的两方共同承担,只有共赢了,大家才能共同促进。由一个小的微笑曲线变成一个很粗的,价值很大的直线。

    感谢大家的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