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度创新服务奖申报案例展示:腾冲驼峰机场雨季运行新举措之“地面转运”
    CAPSE服务资讯  |   2020年05月27日 16:48:57

    随着第六届CAPSE航空服务奖的筹备,在创新服务奖案例征集期间CAPSE收到了多家民航单位递交的创新服务申报案例,为进一步宣传国内外民航实体的创新之举,CAPSE于近期在民航资源网及CAPSE官网等平台持续展示初选案例。


    创新服务产品名称:雨季运行新举措之“地面转运”

    申报单位:云南腾冲驼峰机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


    腾冲机场位于滇西南高黎贡山的西侧山区,海拔高度为1887.8米,处于季风气候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因受西南季风影响,进入雨季以后,腾冲机场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伴随降雨产生的低云覆盖机场,导致大雾持续不散,航班运行也因此而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根据2009年通航以来数据统计分析,因大雾影响,每年6至8月返航备降的航班约占全年返航备降航班的52%,其中7月份最多,占比为22%;取消航班约占全年取消航班量的68%,其中7月份最多,占全年因天气原因取消航班的25%,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在长达约4-7天的时间内,无航班起降。每年这个时候,因不正常航班影响而滞留机场的旅客少则数百,多达上千,腾冲机场在安全服务方面面临巨大的保障压力,腾冲市航空市场发展也因此受到一定制约。


    距离腾冲只有100多公里的芒市和保山,两个地方都建有机场,且一般不会受到太特殊的天气影响,航班相对稳定。如果能通过短途地面运输,将旅客转运到两个机场乘机,那么就能缩短旅客行程延误的时间,把不正常航班对旅客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于是“地面转运”模式的构想便油然而生。


    “地面转运”缓解雨季天气对腾冲机场航班运行带来的影响,巧妙将航空运输和地面运输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合理利用周边机场优势补充腾冲机场雨季运行短板,有效处置不正常航班滞留旅客,降低不正常航班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全国民航业内率先开创了旅客空地联运的运输新模式。


    1、客票处置方面:操作便捷、高效。旅客无需自行通过航空公司或客票销售代理点对客票进行改签即可实现航班签转,客票在原始发地机场(腾冲)由值机员按照常规流程在离港系统中接收完成值机,旅客凭登机牌乘车至转运机场(保山或芒市)乘机。


    2、航班运行方面:航班延误时间大大缩短,由于腾冲机场大雾生消突然、变化较快,气象难以掌握天气情况,以往遇到大雾天气一般是等待天气好转再执行航班,很多时候因为长时间等待,最后不得不取消航班,处置较为被动。启动地面转运模式后,降低并可估算航班延误的时间,且改变了以往航班持续延误、连续取消的情况。


    3、经济效益方面:旅客通过地面转运的方式完成出行,延误时间较短,航司亦不用因旅客的滞留反复承担旅客餐食、住宿及交通补贴,最大限度降低了旅客和航空公司经济效益受到的影响。


    “地面转运”方案设计


    当腾冲机场持续大雾不散,导致出港航班不能正常运行时,航空公司通过与芒市、保山机场沟通并了解两地机场天气及保障情况,对始发地机场更改做出决策,按程序向局方提交航线变更申请,获得航线审批后,将航班备降至芒市或保山机场;腾冲机场地服部负责联系客运车辆,并组织旅客乘车;旅客转运至更改后的始发地机场后,凭身份证和原航班登机牌到值机柜台换取新的登机牌,办理乘机手续后方可乘机。


    在此方案设计中,由于在原有的航空运输基础上增加了地面车辆运输部分,考虑到旅客安全、航空公司和客运公司双方的权责问题,腾冲机场与交通运输集团签订了车辆保障协议,并要求其按最高赔偿额度为每一名旅客购买乘车保险,并且转运须在旅客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开展。


    “地面转运”落地运行


    2016年6月19日,腾冲机场持续大雾,气象预测大雾无好转趋势,祥鹏航空公司决定将原计划执行腾冲-北京航段的8L9981航班(订座人数125人)更改为芒市-北京,通过其积极努力向局方申请航线并获得审批后,腾冲机场迅速做好准备,最终转运123位旅客到芒市机场乘机,正式开启以航班为单位的“地面转运”模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 腾冲机场地服部根据订座人数协调腾冲市旅游客运站调派4辆客运班车在指定时间到达机场等候,并按原航班正常的开办时间为自愿选择“地面转运”的旅客办理登机牌(不托运行李),并告知其在指定区域等候乘车。


    (2) 旅服人员负责组织旅客凭手中登机牌乘车,该操作就如同登机口检牌。旅客办理登机牌达一定的量足够坐满一辆车时就可先引导旅客乘车,这样到达芒市的每一辆车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不会造成值机柜台拥堵。最后一辆车必须在原航班计划结载时间发出,杜绝遗漏任何一位旅客。每一辆车发出前都要跟驾驶员清点人数,并签字确认,记录下车牌号码,同时为旅客配发矿泉水及简单的小食品,并在每一辆车发出后及时向芒市机场通报。


    (3) 腾冲机场旅客登机牌办理结束后,值机员将旅客名单报发送至芒市机场值机室,以便核对旅客信息。旅客在芒市机场办理乘机手续直至登机结束后,又将信息反馈至腾冲机场值机人员,如有旅客增减的情况,由腾冲值机负责在系统更改后重新打印最终旅客名单报,对航班做最后关闭。


    (4) 原计划到达腾冲的旅客在航班备降至芒市机场后,旅客自愿选择乘坐由芒市机场安排的车辆负责将旅客运至腾冲。


    据统计,2016-2018年腾冲机场共协调地方客运站发出班车60余车次,转运保山、芒市机场乘机旅客近4000人,期间未发生不安全事件和旅客有效投诉,转运工作开展平稳顺畅,受到旅客一致好评,从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了民航局“真情服务”的要求。同时,“地面转运”模式的成功运行为后期的“滇西机场群(保腾芒)一体化协同运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打下了可靠的运行基础。


    鉴于腾冲机场“地面转运”的成功实施和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6年和2017年,民航云南监管局、腾冲市人民政府和云南机场集团邀请民航行业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航空公司和地方相关单位,召开“腾冲雨季航班运行保障工作研讨会”和“滇西机场群区域协同空地联运业务研讨会”,进一步研商腾冲、保山、芒市机场不正常航班联动保障事宜。2017年,腾冲市人民政府及时印发《腾冲市不正常航班保障办法》,设立专项经费,全力做好保障资源支持。


    2019年4月10日,腾冲机场联合保山、芒市两个机场共同下发了《滇西机场群(保腾芒)不正常航班协同运行保障方案》,并就保障过程中的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腾冲机场及时成立机场运管委和旅服委,进一步细化、分解,努力确保机场各保障环节的有效衔接和及时顺畅。


    2019年8月23日,由东航云南公司执行的昆明-腾冲、腾冲-昆明航班,由于腾冲天气原因,变更目的地为昆明-芒市、芒市-昆明,通过两个航班、94名旅客、36件行李的地面转运,保腾芒一体化首次实战演练圆满成功。


    结合一体化运行情况,11月19日,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将“保腾芒一体化”相关课题列入首批全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与试点项目,力求通过专业研究、专业公关和专业评审,提升一体化运行效能。目前,相关项目正在由中国民航大学和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牵头推进。


    航空运输素来就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航空飞行对天气条件、飞机安全性能都有着极高的标准要求,一旦达不到飞行标准,航班就会出现延误、取消等情况,给旅客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给航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上的损失。“地面转运”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损失,稳固了航空市场,同时也促进了机场和地方社会的发展。并且,随着当今高铁运输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民航业也受到不可避免的冲击,但如果能把铁路和航空运输结合起来,那么必能建设大型的交通枢纽,建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


    空地联运、空铁联运的模式不仅能应用于特殊天气导致的航班不正常保障,同时也能应用于机械故障、航行管制等各种原因导致的不正常航班保障,为旅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式,提供更加便捷、舒心的服务。